记者观察:送清凉 暖人心


(资料图片)

□本报记者 黄明明

当前,上海正经历“高温+梅雨”天气。在兴业银行上海分行的营业网点大厅内,除了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,经常能看到一些环卫工人、快递员、户外工作者在“兴公益”惠民驿站休息。据了解,该行在各网点设置了“兴公益”惠民驿站,不仅为户外工作者们提供了舒适的休息环境,还贴心地准备了便民柜、爱心座椅、饮水机、纸巾、一次性纸杯等爱心设施。在炎炎夏日,看到银行机构的这些人性化举措,不禁为之点赞。

连日来,全国多地出现持续高温天气。高温的炙烤给人们带来了诸多困扰。在家里的人们,要开着空调和风扇降温,否则晚上恐怕都难以入眠。在外面工作、奔走的人群,汗出如浆,还要面临着中暑、热射病等危险。在这样极端的天气下,如果能够到凉快的场所休息休息,喝点水补充一下体力,便能够帮助人们降温、减少高温带来的风险。

有的地区已经着手为人们提供清凉的场所,防暑降温。例如,北京朝阳区在一些小区、商场、超市等人流较为集中的地方设置清凉点,为户外劳动人员提供免费饮用水、手机充电等服务。山东菏泽灵活调整环卫工人作业时间,全市的户外劳动者服务站为大家送去清凉。而银行网点往往位于人流量比较大的区域,来来往往的人也比较多,如果能够提供一些降温场所和举措,也是大受欢迎的。

我们看到,其实已经有不少银行机构为人们提供这种服务。例如,山西阳曲农商银行在辖内14个营业网点打造“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”,依托物理网点点多面广的优势,为环卫工人、建筑工人、交通民警、城管执法、出租车司机、快递员、送餐员等长期在室外工作的劳动者提供贴心便民服务和休憩场所。这种送清凉的服务其实已经是行业的传统项目。例如在2022年,面对重庆连日高温天气,光大银行重庆分行在辖内网点设置“清凉便民服务区”。除在厅堂入口处准备小风扇、扇子、一次性口罩等物品,在便民服务柜配备囊括藿香正气液、十滴水、风油精等常用药品的防暑降温小药箱,还提供菊花茶、酸梅汤、矿泉水、冰镇饮料等降温饮品。

有的银行担忧,一旦涌入太多避暑人群,会不会对银行的正常营业造成影响?在疫情等方面,会不会有不可控因素?当然,这些担心是有一定道理的,却并非不能解决。一方面,高温天气是极端天气,并非长期的现象,在时间有限的高温天气下为劳动者提供降温场所,其实是人性化体现,长期来看不会对银行的正常营业产生影响。另一方面,可以在营业网点因地制宜,设置专门的休息场所,例如建设银行的劳动者港湾、阳曲农商银行的爱心驿站等,不但可以设置休息区,还可以配备空调、微波炉、冰箱、饮水机、医药箱、无线网络、手机充电器、打气筒、工具箱、老花镜、雨伞、书籍等便民物品,真正让大众感受到银行服务的温度。

现在,银行业都在比拼服务,都在提升金融服务的温度。有时候,金融服务不需要宏大的构建,只需要关注一些关系民生的小问题的,通过送清凉等一些小事,就能够温暖大家的心。

关键词:

为你推荐

新股
市场
Copyright@  2015-2022 起点证券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皖ICP备2022009963号-12   联系邮箱: 39 60 29 14 2@qq.com